杨磊,1977年3月12日生,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学历,法学学士,现任鹤岗市东山区人民法院政治处法官助理。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以高度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思想积极进步、工作作风严谨;因其历年来工作业绩突出,得到领导和全院同事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曾多次荣获中院、本院先进个人,全市优秀公务员、个人三等功,全市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全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标兵等荣誉。
法院的政工岗位,是一个不突显业绩又极度劳累的岗位,说他不突显业绩,是因为法院的主业工作是审判,政工是一个不被重视的岗位;说他极度劳累,是因为法院所涉及的所有工作在政工都有体现,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数不尽的材料和干不完的任务。在这里,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没有节假日是天经地义,正因为如此,没有人愿意到政工岗位工作。
2008年10月,因组织上需要,杨磊从审判庭室毫无条件的来到政治处工作,一干就是5个年头。在政工岗位上,他坚信;高尚的道德情操,勤勉的工作作风,永远是一个人立身和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在工作中,他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重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政工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初来政治处,法院的信息工作十分落后,辛苦一年,上级法院仅仅采用几篇,省级法院从未采用过本院的信息。面对这样的信息工作局面,他没有退缩,反而加强了信息工作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善抓信息点的敏锐感,在政治处领导的支持下,他经过努力,2009年实现了在省级法院信息采用“零”的突破,同时被市委、市中院采用近20篇;2012年,东山法院的信息工作更是创下了全市最好水平,被省委政法委、省法院、市委、市政府、市中院等上级部门分别采用86篇次,杨磊也因在信息工作上的突出表现连续两个被市委办评为全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标兵。
法院文化建设是近来的法院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面对东山法院文化底蕴低、物质装备差、办公面积小等诸多不利因素,怎么搞文化建设,成为杨磊的一块心病。为配合领导做好文化建设工作,他先后在网络上查阅资料和先进经验,到全市各基层法院去实地考查,利用到省院学习培训的机会到哈市各法院学习经验,结合东山法院实际和特点,一套文化建设的思路呈在他的脑海中。2010年,东山法院制定出文化建设长远规划和当年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悬挂起名言警句,建成第一面融院训、誓词、党建、工作动态和干警作品的文化长廊… …面对这些,杨磊没有满足。他深知,用先进的文化充实干警头脑、陶冶干警情操、展现法院软实力,这决非易事。在人们满面堆欢地欣赏着文化成果的同时,一套新的思路已悄然形成。2012年7月,因省法院验收文化建设工作的提前,打乱了原有工作规划,为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他顾不上腿有疾患、行动不便的母亲和年仅四岁、调皮多动的儿子,顾不上身体虚弱的妻子的抱怨,坚守在岗位上,一干就是七天五夜。辛勤的劳作换来的一定是丰硕的果实,干警们在崭新的一天来到单位,看到的是新建成的集法院简介、工作动态、文化生活、司法服务、党风廉政、创先争优、院训誓词等内容为一体的文化长廊,看到的是办公楼内墙面上一幅幅美观大器的格言警句,看到的是光彩奕奕令人激动的荣誉室和图书室,看到的是廉政正反典型教育宣传栏,还有,杨磊蓬头垢面的一脸倦容… …文化建设工作的检查是严格而细致的,省法院对东山法院能够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建成一道鹤岗法院系统最为亮丽的文化风景给予了高度评价,东山法院也因此荣获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这是2012年鹤岗法院系统在文化建设上所获得的最高级别的,也是唯一的殊荣。
政工岗位永远是繁忙的,队伍管理、制定制度、主题活动、党建工作、目标考评、文件撰写、教育宣传、案件评查、印鉴管理、迎接检查等等,每一项工作都凝聚了杨磊大量的心血。长年劳作得不到休息,他患上了颈椎病、脑痉挛、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而他却从未向组织抱过委曲、从未向组织表过功劳。
近五年来,他在政工岗位上,已经记不清撰写了多少材料,记不清加了多少个班;白天,他忙于处理正常事务性工作,深夜,他正伏在案头撰写材料。家人看到是他回到家中忍受着颈部、背部的痛疼却还在深夜里忙碌,同事们看到的是他整日加班加点的忘我工作。
用杨磊的话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我宣过誓,誓言是不能违背的”。
这就是他,一名以真诚、纯洁的党性,严谨、务实的作风,认真践行入党誓言,履行着平凡而又不凡的职务、普通而又优秀的基层法院干警——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