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法庭巧断案:60户农民地租落袋 五味子园焕生机

发布时间:2025-07-02 14:32:39



    近日,鹤岗市东山区人民法院蔬园人民法庭联合乡政府、司法所、村委会等多方力量,成功调解一起涉及外地投资人与本地合作社的五味子种植合伙合同纠纷。通过“法院+”多元联动调解机制,不仅避免了60多户农民土地租金拖欠风险,更给当地特色的五味子产业可持续发展吃下了定心丸,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又一生动实践。

    矛盾激化:三十亩五味子园的“冰火两重天”

    2025 年 5 月,东山区某五味子种植合作社与外地投资人殷某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起因是合作账目清算、利润分配等问题,双方的关系降至冰点。时间回溯到2018年,他们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共同开发五味子种植基地。然而,合作的几年里,财务透明度、基础设施维护等问题像一根根导火索,不断引发摩擦。2024年11月,合作社单方面提出解除合同,殷某虽然签收了通知,却坚决不认可合同已经解除。

    “要是这纠纷一直拖着解决不了,合作社的资金链很可能会断裂,60多户村民的年度地租就没法兑现,今年五味子的采收季也会受到影响。”蔬园乡副书记的话,道出了问题的紧急程度,每一分每一秒的拖延都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

    多元联动:四支力量拧成“一股绳”

    东山区人民法院受理这起案件后,迅速启动了涉农纠纷 “绿色通道”。党组书记、院长石宝鑫同志带头分析研究,认为如果只是单纯走诉讼程序,很可能让矛盾进一步激化。于是,决定联合蔬园乡政府、区司法所、村委会成立专项调解组,打出一套“法律 + 政策 + 乡情”的组合拳。

    法院主动担当“领航员”:蔬园人民法庭把巡回审判庭直接搬到了田间地头,方便当事人参与调解,把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讲得清清楚楚;区司法所化身“解读者”,所长金某一条地解析协议条款,仔细测算诉讼成本,引导双方理性选择解决方式;村委会当好“和事佬”,村干部凭借着浓浓的乡情,劝说双方“各退一步海阔天空”,避免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乡政府做好 “服务员”,乡干部从产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向双方介绍五味子产业的扶持政策,提出了“保租金、保生产”的折中方案。

    夜间法庭:一盏明灯照亮和解之路

    经过十余轮调解,联合调查组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原合作协议解除,由殷某等三名投资人直接承包土地并自负盈亏,同时一次性支付合作社承包费,确保农民地租如期发放。

    然而,当日晚上,双方对新转包合同的条款内容又发生新争议。原被告找到法院互诉苦水。为了彻底化解纠纷,主审法官决定开设夜间法庭,法官逐项审核新合同条款,预判履约风险,双方认可后当场签署调解书和新合同。

“多亏法官和乡干部帮忙算清‘法律账’‘经济账’,不然这烂摊子真不知咋收场。”合作社负责人姜某感慨道。殷某也表示:“新模式权责更清晰,我们能安心经营了。”6月30日,合作社社员代表姜某送来锦旗,“为了这桩纠纷,我们前前后后折腾了好几年,感谢法院帮我们彻底解决了!”。院长接过锦旗后表示:“群众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这面锦旗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我们将继续完善多元解纷机制,让更多矛盾化解在基层。”

枫桥经验:小法庭托起大民生

这起案件是东山区人民法院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该院构建“法院+N”多元解纷网络,通过巡回审判、联调共治,已化解涉农纠纷43起,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主审法官表示,“我们将继续以‘如我在诉’意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护航特色产业行稳致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