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磊同志是一个在法院工作26年的“老兵”。一路走来,他始终坚守初心,无论是在审判岗位调处纠纷、化解矛盾;还是在行政岗位负责党建和队伍管理,都能用一颗对党的忠心,对群众的爱心,对事业的诚心,践行自己的使命,用实际行动,为审判主业保驾护航。
他曾在政工岗位工作了十一年。这十一年里,杨磊同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遇到紧急任务,经常主动加班加点,认真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同。
2012年,法院文化建设工作进入收尾验收阶段,但由于时间紧,文化长廊的设计尚未完成。院领导出于对杨磊的信任,将这项重任交给了他。为了完成各种图版的设计、定稿,他每天都要忙到深夜,凌晨3点,他必须要爬起来继续构思。经过七天五夜的努力,文化长廊和文化墙50多块图版,全部设计完成并安装到位,为法院赢得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的殊荣,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2019年6月,市委第五巡察组对东山区法院开展常规巡察。当时政工部门的力量十分薄弱。院党组指派杨磊牵头负责,并承担所有报告的撰写。杨磊深知,这项任务责任重大;他更深知,这是院党组对他的信任和重托。大局面前,没有行与不行,只有干与不干!既然要干,就要用心干好!政治部门的白天,几乎全都被日常事务所挤占,根本不能静下心来写材料。为了保证高质高效完成好各项报告的撰写,协助院党组做好巡察各项准备和报告工作,他连续半个月吃住在办公室,晚上开夜车赶写各类材料。同时,政工团队在他的指导下,如期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多项主题教育,编发了大量稿件和信息,完成了多次迎检任务。无论是在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还是在基本解决执行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哪里有重点工作、哪里有紧急任务,哪里就有他无私奉献的身影。近年来,东山法院先后荣获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省优秀法院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政工部门所负责的党建工作曾在全省法院基层党组织培训班上进行经验交流。这其中,都有杨磊和政工部门的干警,发的一份光、出的一份力。因为他深深知道,如果东山法院是一艘大船,他就是一颗螺丝钉,虽然微不足道,但还是要努力发挥作用,让大船航行的更快、更远。
在大家眼中,杨磊同志是一个严谨、负责的人。但杨磊同志对家人却有太多的亏欠。2016年夏天,妻子患了重病在外地治疗期间,他接到了第一批法官入额遴选的通知,时间紧,任务重。两难之间,容不得他多加考虑,他只能拜托岳母照顾妻子,带着满心的愧疚赶回院里,立即投入工作,经过紧张的筹备,按时完成了法官入额遴选任务,13名法官顺利通过遴选,成为东山区法院首批入额法官。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杨磊和妻子都主动申请参加抗疫防控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孩子一个人在家,就是在这个时候,年仅十二岁的儿子学会了自己煮面、自己热饭,孩子的懂事让他能更加安心于防疫工作,但身为父亲,他也经常为没有照顾好孩子而心存愧疚。
连续两年的下沉防控,杨磊同志都在社区担任网格员,先后包保居民240户442人。他知道,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要体现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司法警察的担当与奉献。为做好防疫,他克服家住宝泉岭的实际困难,每天清晨、深夜,他都在高速公路上奔波。
在管理返鹤人员时,很多群众恐慌、误解,甚至烦感、拒绝配合。李某的儿子是铁路职员,每三天往返一次鹤岗,频繁往返,带来的隐患可想而知。为了让李某全家配合居家隔离,杨磊多次上门,但李某十分固执,表示孩子上班不易,请假会影响工作,李某的妻子提出,在家隔离,买菜怎么办?杨磊对她说,隔离期间,一切生活需要,都由他来负责。李某妻子听后,立即要求杨磊去买馒头。疫情期间,商铺都关闭了,哪有馒头可买呀!他就回到家自己蒸了一锅馒头。第二天,当杨磊提着馒头再次登门时,李某全家感动了,李某说:小杨啊,就冲你了,我们让孩子请假,配合隔离。整个隔离期间,杨磊每天上门为李某家清理垃圾,定期送菜。下水管线堵了,他就找朋友联系人儿帮着疏通;下雪天,李某的车停在公路旁怕被刮蹭,他就联系办事处专门找了停车位并把车辆安全停放。防疫期间,无论是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还是面对武汉等重点地区返鹤人员的风险,法院参加防疫的干警,没有一个人退缩,杨磊带领参加防控的同志,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人民法院干警的使命担当,树立了人民法院干警的良好形象。
他常说,他是幸运的。因为有院领导的信任和关怀,有全院干警的理解和支持,更有同事们和他齐心协力,不断迎接和完成一项项新挑战。
他的岗位虽然平凡,但却使命光荣!在他的世界里,没有浓重的笔墨,没有惊人的业绩,只有平凡的、日复一日的工作。但正是这种平凡,伴随他坚守着初心使命,伴随他践行着入党誓言。